5月15日,美国商务部对华为的商务管制进一步升级,从列入管制清单,到全面限制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及其设备,遏制手段可谓“层层加码”。
对此任正非却说:“我们已经走过了33年,企业的活力在减退,但是这次美国让我们的活力又燃烧起来了。”
一直以来华为都是有底气的。因为不论疫情还是美国加压,都是外部危机。而华为内部通过对人才长期有效的管理发展,已建立起了“命运共同体”,通过达成“上下同欲”而实现了“力出一孔”,见招拆招,共同来面对外部的各种危机。
这更加印证了任正非自1997年开始至今的观点:“人才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对人才的管理能力才是”。
那么华为是如何践行人才管理的?如何以强大的“肌体免疫力”在苦难中倒逼企业前进?
2020年5月22日,领导梯队学院中国院长冯晓晋应邀到访华为“全球培训中心”,与华为管理培训团队进行交流,过程中无一不感受到华为的强大韧性,以及其背后坚实的人才队伍支撑。
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华为,一起领略它的人才发展历程。
01
华为打造“人才孵化器”
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这样一种“孵化器”:
1. 快速洞察人才培养的需求;
2. 快速抓取人才培养的内容;
3. 快速以场景化的方式进行培养;
4. 完成一轮的培养之后,根据反馈投入一个新的培养循环。
“精准”、“快速”、“经济”是这种模式的三个特点:
①所谓“精准”是指需要什么培养什么,培养的能力高度场景化,而不是过于抽象或含混不清;
②所谓“快速”是指培养的东西都是马上能用的,不用经过太冗长的转化过程,就能产出人才和绩效;
③所谓“经济”是指培养的过程不会浪费太多的显性和隐性成本,很多时候,培养过程甚至是融于业务过程本身的。
华为大学作为华为的人才孵化器在业界闻名,出成人才的效率非常高。在华为营收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,华为大学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可以作战的优秀“将军”。
《基业长青》作者詹姆斯科林斯提出“先人后事”——没有合适的人(尤其是领军人才),再好的战略也无法落地执行。
而选人重在精准。美国管理者协会的数据表明,美国企业的平均人才识别率是50%,然而中国企业的人才识别率只有35%左右。
对于中国企业来讲,提高人才识别率或者说领导提拔准确率,势在必行。这就需要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,或者说以当今眼光来看,需要建立起完整且流动的领导梯队。因此,最近华为又重新定义了“企业大学”。
02
华为重新定义“企业大学”
2020年2月14日,在听取华为大学业务汇报后,华为现任副董事长徐直军发表讲话,他表示:
“华为的员工从个人转变为团队leader,这是第一次转身,从管理团队到管理部门是第二次转身,因此,沟通管理、时间管理、项目管理、团队管理、绩效管理这些都是基础的管理能力。
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提升本质上是华为大学最重要的一块业务。所有这些基础课程,不管是华为大学去买,还是华为大学自己开发,在华为大学都应该有。
华为公司的历史进程中,不断地有工程师转为管理者,公司很难直接去招个MBA就来做管理者。即使是MBA背景的人也得从工程师做起。就像谷歌的CEO也是读过沃顿商学院MBA,但还是从工程师做起。
所以,我们有大量的角色转换:研发转成产品经理,转成交付服务经理,交付服务经理转客户经理,客户经理又转管理者,产品经理转管理者,服务经理转管理者。
在各种转换的节点上,基础赋能都很重要,包括怎么从管理者变成一个领导者。
很多人做管理做得很好,但是要他管一个大组织就管不过来,这也是需要转身。当你管理一个代表处的时候,代表处发展得很好,因为看得见摸得着。
但做地区部总裁就不一定行,不知道怎么领导。从管理者到领导者,怎么去发挥影响力,怎么通过影响力影响组织中的所有人,这也有一个转身的过程。"
03
“领导梯队”在华为
在数次论坛上,领导梯队学院(中国)院长冯晓晋曾与华为数位高管沟通,他们都提到了2008年,现任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先生当时负责人力资源管理,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尝试构筑完善人才梯队的历程。
当年在华为做领导力发展项目时,胡厚崑先生在开学典礼致辞中,讲了《领导梯队》的领导六阶段发展模型,可见他本人对这个模型是非常推崇的。
华为据此设置的培训叫作干部的资质型发展,对于关键岗位的干部,如果管理跨度比较大,那么华为还会单独给他们进行新干部上岗的90天转身计划。
华为的人才发展实践充分说明了,打造“领导梯队”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领导梯队理论和框架是人才发展的第一性原理,从组织演化出发,从领导者角色和价值创造角度出发,帮助企业提升人才的管理能力,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备注:
本文华为信息部分来源于
1.《华为大学要成为公司能力提升的使能器》—— 2020年2月14日,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听取华为大学业务汇报后做的讲话。
2. 穆胜《想要像华为一样良将如潮?你的企业有人才孵化器吗?》
如果您需要系统化的领导梯队建设方案,或想了解领导梯队的管理者转型课程,请至官网首页表单处留下问题,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,或邮件至Support.China@lp-institu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