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今天,企业越来越要求培训聚焦业务,并期望得到可衡量的结果。这就需要我们设计真正解决问题的,能够真正感受到学员行为变化的学习发展项目,以支持绩效改进和组织发展。
那么,什么是好的学习发展项目?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和兼顾哪些要素?在实践中如何让它能落地生花呢?
传统的培训项目往往是信息的单向流动——老师传递信息,学员接收信息,所谓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”。既无法满足企业希望快速、有效地培养关键人才的需求,也没有办法跟踪学员的行为变化,这种方式在培训效率、效果和投入产出比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。
回归初心,领导力发展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的快速成长,进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,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我们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,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力培养和发展体系。
在这里,我们就以上周刚刚交付的Leading Leaders(总监领导力发展项目)为例,来与大家分享和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好的领导力发展项目。
好的学习设计是公司高管、内外部专家和学员三者的“共舞”
① 组织和高管支持
学习发展项目的目标应由企业战略目标演化而来。因此,我们与客户企业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,多次沟通和调研,了解组织需求,在项目目标上做到了上接战略,下接绩效。我们对每一位学员的基本信息,包括他们的管理现状,管理挑战和团队状况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。
② 内外部专家的紧密配合
充分发挥内部专家的作用,企业内部的干部管理部门的优势在于:对于学员的职业发展现状,团队现状和管理者的挑战有着深度的了解。
而我们作为外部合作方,有着独特的,在市场中打磨多年的方法论和实践体系。
我们双方通过多次沟通,对项目呈现的方式和方法达成共识,对一些细节反复推敲,甚至连如何分组,从而促进大家畅所欲言,都进行了反复沟通。
③ 学员始终是学习过程中的Owner
员工学习和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是员工本人,因此学员是项目的核心、课程的主角。培训项目要为企业带来价值,就一定需要学员发生行为上的转变,这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。至此,学习的整个“闭环”才能够形成。
基于坚实方法论的学习设计
领导梯队理论和框架,是人才发展的“第一性”原理。它从组织演化出发,从领导者角色和价值创造角度出发,帮助企业提升人才的管理能力,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其理论实践源于通用电气(GE)和花旗银行,被视为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领导力发展模型之一,已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的80多家得到推广和实践。
实践过领导梯队理论的部分知名企业
行为改变是根本
① 课堂就是“工作现场”
很多企业的实践证明,人才不是教出来的,是干出来的,只有在实战中才能得到的能力提升。
我们的课堂,就是管理者的“工作现场”。管理者的学习与发展,主要是为了完成自己管理角色的转型、解决实际问题。所以我们秉承“仗怎么打、兵就怎么练”,采用全工作场景教学,将学员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挑战和问题在课堂中呈现,激发他们灵感和智慧的碰撞。
课堂上通过直属上下级现场辅导演练、团队教练(team coaching)、小组流转讨论、分组PK赛等环节,在个体、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推动学习转化,帮助学员实现从“I know”到“I understand”的转变。
直属上下级现场辅导演练
头脑风暴,小组讨论
现场反思总结,形成可立即执行的高效发展计划
② 领导行为调研 & 一对一教练辅导
领导梯队学院的专家与客户干部部专家携手,引导学员完成课前准备手册,并进行领导行为调研及1对1教练辅导。
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——
课前作业,执行与发展计划,教材
领导行为360调研基于领导梯队理论,集中了被调研者上级、平级、下级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评价。通过培训前后两次调研,可以直接跟踪管理者行为变化。
而公司可以通过集体报告分析和解读,来跟踪这一特定群体的管理行为变化,从而对这一群体的长期发展和培养做到心中有底,全面和系统地跟踪他们的成长。
领导行为调研,帮助管理者“照镜子”,加强对自身具体管理行为的认知
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的教练辅导更具针对性,更利于学员个人行动计划的制定,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辅以1对1辅导,使我们能够掌握关于学员一手的定量和定性的管理行为的变化。
领导力发展项目是否成功的唯一判断标准是学员的反馈,以及他们的管理行为是否有真正的改变。
两天课程结束后,我们收集了学员得到的收获:
“我找到了自己所带项目目前所遇瓶颈的处理方法!”
“我找到了清晰的领导力发展方向!”
“我会把个人执行与发展计划立刻付诸实践。”
...... ......
结语
一个好的领导力发展项目,一定是四个关键要素的互相作用:
以坚实的方法论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基石;
以管理者真正意义上的行为改变为衡量标准和目的;
组织、学员和专家三方“共舞”的过程;
内外部专家的紧密配合。
希望我们的经验和实践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和借鉴。在精进的道路上,让我们共勉!